close
 身體的無言抗議
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、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認為,現代人痠痛的問題愈來愈普遍,分析造成的原因,簡文仁提出了以下三點的觀察:
1.姿勢不良
「很多的痠痛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,」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也指出,錯誤的坐姿或站姿、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,都會造成特定部位肌肉骨骼的過度使用,而引發痠痛的症狀。 例如:手肘懸空,肩膀就得用力、頭部重心向前傾,會加重脖子的負擔。再加上專注於工作,一、兩個小時過去了,都固定在同一個姿勢,等回過神後才發現,肩頸早就僵硬到不行。 當年在科技公司擔任網路企劃的卜繁裕,就是因為長期坐姿不良,而且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,終於在工作的第三年,引發椎間盤突出的問題。
 2.肌耐力不足
由於缺乏運動,許多上班族都「手無『扶機』之力,」簡文仁形容「很多人連移動機車的力量都沒有。」久坐不動的壞習慣,會讓肌肉的耐力、柔軟度及伸展度愈來愈差,造成只要一點外來的力量就很容易超過肌肉所能負荷的範圍,「肌肉用痠痛、緊繃來告訴你:『我沒力了』。」林頌凱形容。
3.放鬆不夠
包括肌肉的放鬆,還有心情的放鬆。因為壓力,會讓肌肉處於緊繃的狀態,長期下來自然就發出了無言的抗議。簡文仁認為現代人「該動的時候不動,該休息時又不休息,」長期處於「動靜失衡」的狀態,許多文明病就此產生。
4. 醫療也只能治標
台北榮總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室,總是「座無虛席」。一位住院的病患,來了數次,都還等不到治療的位置。物理治療師劉孟玲表示,愈來愈多人,因為痠痛的問題,前來復健科就診。治療的方法,除了復健科醫師處方的藥物治療外(例如:抗炎藥、肌肉鬆弛劑),適當的物理治療對於長期的慢性痠痛更是重要。常用的方法有電療、水療、超音波、熱敷及運動(例如:拉筋、軟組織放鬆)。劉孟玲提醒讀者,當自己在家確實做到伸展拉筋的運動,卻一直無法改善痠痛的問題時,當痠痛的症狀造成生活明顯的困擾或極度不適時,症狀反覆發作或是持續一段時間以上了,就一定要就醫。
5.好習慣,痠痛不再來
「先養成好習慣,(痠痛)才不會再發作,」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苦口婆心地說。民生報的社長項國寧在鍾佩珍的新書推薦序上表示,自己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,再加上沒有運動的習慣,「三十幾歲便肩、頸、腰、背,無一不痛。」直到有一天,腰竟然直不起來了,才向鍾佩珍報到。 第一次門診,鍾佩珍要求他「從明天起,每天都要游泳」,項國寧面有難色地表示沒有時間,鍾醫師聽完一臉嚴肅地說:「你如果不能養成運動的習慣,那麼不必再來找我,我幫不了你的忙。」 最後他們達成了「每週至少游三次」的協議,項國寧從此養成了游泳的習慣,也改善了腰痠背痛的問題。 的確,所有的醫生及治療師都一致認同,「治痠痛,不能只靠醫生,更要靠自己。」《康健》整理了各方專家的建議,提供三個預防及對抗痠痛的好習慣:
 1.保持正確的姿勢
坐姿:「頭有枕、肘有撐、背有靠、腳有踏」簡文仁治療師解釋,記住這個口訣保持正確的坐姿,讓脖子、肩膀、腰部及大腿都能得到放鬆。站姿:「想像頭頂上有一條線,把身體拉起來,」林頌凱醫師比喻,從頭到腳讓身體盡量呈一直線。睡姿:平躺時在膝下墊個枕頭,避免兩腳蹬直,以免加重背部的壓力。側躺時兩膝彎曲,在兩膝間夾個枕頭,會更舒服。不要趴睡,以免增加腰部的負擔。
2.常做伸展操
「你給我20秒,我給你健康。」鍾佩珍主任強烈地建議上班族,每隔40分鐘,應該讓身體休息20秒,做做伸展拉筋的運動,活動一下四肢,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。
3.規律的運動
鍾佩珍建議「養成每天半小時的運動量」,她自己無論多忙,十幾年來,每天一定晨泳半小時。培養一種運動的嗜好,除了游泳之外,太極拳、瑜伽、彼拉提斯......等,都有伸展肌肉、訓練肌耐力的作用,也可以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,對於改善痠痛有實質的助益。 但是簡文仁提醒,「做任何運動都要注意『漸進開始,量力結束』的安全原則,」從簡單、輕緩的小動作開始,再慢慢漸進到有難度、激烈的大動作。並且要體認個人的身體差異,不要勉強做跟示範老師一樣的動作,否則舊的痠痛還沒解決,又造成新的傷害,反而得不償失。

  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